找到相关内容1093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十方普贤菩萨在峨嵋

    大象背部相连的图像寓意,却谓是代表悲、智、愿、行四,也代表四无量,即慈、悲、喜、舍,意即佛菩萨为普度无量众生,令离苦得乐,所应具有的四种精神,依《中阿含经》、《大智度论》等经文的释义曰:   一慈无量,能与乐之也。二悲无量,能拔苦之也。三喜无量,见人离苦得乐,生庆悦之也。四舍无量,如上三心舍之,而不存著也。   十方普贤像之为名,乃在于二身主相顶上先有四个大头面;四个大头面...

    陈清香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750372.html
  • 依同修之嘱谈慈悲喜舍

    更是以慈悲喜舍这四无量为前行,谓欲发菩提,先具此四无量。一切的仪轨上莫不有此四无量,我每日都要念:   愿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(是慈无量)   愿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(是悲无量)   愿一切众生永具无苦之乐,我愉悦(是喜无量)   愿一切众生远离贪嗔之,具平等舍(是舍无量)   为何说此是四无量?因发了它你就具备了无量功德。菩提为入大乘之境,而发四无愿心又是入菩提之门。净土宗是不是也...

    陈士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150788.html
  • 佛教僧伽的时代使命

    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,自勉勉人,更应以四无量,为弘法利生的动力,予一切众生乐,名慈无量;拔一切众生苦,名悲无量;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,名喜无量;以上三心舍之而不执着,怨亲平等,不起爱僧,名舍无量。更以四摄行权巧方便度化众生,何谓四摄行:布施、爱语、同事、利行。更以六度波罗蜜圆满成佛之道,即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以上即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与使命感。也是一个现代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...

    莲海禅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2255276.html
  • 随笔禅话——净化人心

    “慈悲为怀”,所谓“慈能生乐,悲能拔苦”。这“大慈心”,亦可称之谓“无缘大慈”。   讲“慈悲”,是无条件的,没有“缘分”的关系,同样要以慈悲相待。   四无量   佛教很讲究“慈、悲、喜、舍”四无量!这是实践“菩萨道”最为具体的准则。对一个出家人或信佛的人来说,没有四无量及其行为,可以说,这个“出家人”或“居士”,不是大乘佛教徒,是个小乘者,是典型的“自了汉”!俗语骂人的叫做“...

    秦孟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3280255.html
  • 略论菩萨弘誓与留惑润生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 提要   本文文尝试从“慈悲喜舍”四无量之具体内容及精神对于大、小乘之不同修行方法与态度作一反省与检讨,并希冀对于一般认为代表大乘菩萨慈悲心行的“留惑润生”与“众生不尽誓不成佛”思想作一探讨与厘清,以具体显示慈悲喜舍四之“无量”义,并由之...

    尤惠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0779106.html
  • 2008年加行开示 发菩提(二)

    念,我们说要发菩提,发慈悲,都是一片空话,不是佛讲的平等的慈悲,根本不是慈无量,根本不是悲无量。慈无量和悲无量是完全平等,对每个众生都一样。我们喜爱、贪念亲朋好友,怨恨敌人、仇人,那就有...这些道理,深信了这些道理,我们才能去掉这些分别、执着。之前是不可能的,嘴上说说而已,无法能够断掉。这就是四无量,也是要发慈悲的前提的一个条件。 我们断掉了这两个分别,修出来了平等...

    达真堪布 开示

    |菩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22414791432.html
  • 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和实践之道

    师父说了三皈依后,一定会再要您发四弘誓愿,这就是发菩提,所谓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。”显示大乘佛法不可忘了发菩提!   西藏密乘... 以上大体上说明了菩提为何物,那么要如何去实践所谓的大乘佛法——发菩提呢?首先要发四无量,即菩提,具体的说明:   1.慈无量。与乐为慈,把给人快乐的发展至无限量...

    朱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1964163.html
  • 佛教使命与人间佛教的杰出践行者——真禅大师圆寂十周年纪念

    道德的进步与完美;同时要以“四摄”、“六度”、“四无量’’利济人群。他对“四摄”、“六度”、“四无量”,作了简明通俗的阐释:   所谓四摄,即布施摄(若众生乐财则施财,乐佛法则施佛法)、爱语摄(随众生的根性善言慰喻)、利行摄(做利益众生的...

    吕有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4564485.html
  • 佛法的心髓——自治其

    的花朵,世人多对与自己无关、有隙的人、敌人不慈悲,但没有人不喜欢别人对他慈悲。慈悲给人温暖、友爱,常怀慈悲,人皆友爱,社会生存环境自然会优化。佛教诸乘诸宗都十分重视对慈悲的培养,诸乘共修的“四无量”(四梵住)中的慈无量、悲无量,通过观想,将慈悲扩展至无限,是软化心灵、培养高尚品质的高级训练方法,有对治冷漠、残酷、怨恨、愤怒的特效。     8、以喜乐滋养   喜悦、欢乐、愉快,是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374874.html
  • 拟成立“国际佛教和平友好促进会”之我见

    地道的和平宗教。   (二)佛教是最慈悲的宗教。佛教有广大无边的愿力,更有四无量的付出,也有具体慈悲的方法:   1、如四弘誓愿: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、法门无量誓愿学、佛道无上誓愿成。   2、也有四无量的付出:慈、悲、喜、舍:慈是利乐一切有情众生;悲是救度一切有情众生之苦;喜是欢喜地去做慈悲的事情;舍是对于前三者之付出不作自我贡高想。   3、也有具体慈悲喜舍的方法:进行...

    李志夫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4139330.html